作者:张楠楠(LAGEO 2014级 硕士研究生)
当我们在天气预报上听到“12小时持续降雪量17.8毫米,降雪量达到暴雪级别”,可能常常会感到疑惑,为何12小时降雪量17.8毫米,连2厘米都不到,怎么能称得上是暴雪呢?为了解决这个困惑,首先我们要了解降雪量是如何得来的,以及降雪量与积雪深度的区别。
什么是降雪量与积雪深度?
降雪量是气象观测人员用标准容器将12小时或24小时内采集到的雪化成水后,测量得到的数值,以毫米为单位。降雪量实际上是指相应的降水量(如图1)。
图1 (图片来源:中国天气网)
积雪深度是指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积雪垂直深度,由气象观测人员使用量雪尺在观测场内或选择附近平坦、开阔的地方,当落地雪尚未融化时,测得的积雪的深度,以厘米为单位,取整数(如图2)。
图2 (图片来源:中国天气网)
由此我们可以明确,降雪量与积雪深度是两个完全不相同的概念。然而两者之间却是紧密联系的,可以互相换算的。通常来说,平均1毫米的降雪量对应0.7厘米的积雪深度。此外,积雪深度还与气温、风、水汽等气象要素有关,温度低,积雪就不易融化,温度高,积雪很快就会融化。因此在相同降雪量的情况下,气温越低,积雪越厚。冬季,在我国东北地区,气温偏低,水汽偏少,因此1毫米的降雪量可以带来1厘米左右的积雪。而在我国南方地区,气温偏高,水汽相对充足,1毫米的降雪,可能只看得到小雪花。
降雪量的等级
根据降雪量的大小,一般分小雪、中雪、大雪和暴雪四个等级。
小雪: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.0毫米,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.5毫米的降雪过程。当我们踩在雪地上,会有明显的脚印(如图3)。
图3 (摄影:雷婷)
中雪:12小时内降雪量1.0~3.0毫米,或24小时内降雪量2.5~5.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3厘米的降雪过程。当我们踩在雪地上,会有深深的脚印,或者几乎到达脚面(如图4)。
图4(摄影:雷婷)
大雪:12小时内降雪量3.0~6.0毫米,或24小时内降雪量5.0~10.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5厘米的降雪过程。走路略吃力,雪到达脚踝处(如图2)。
暴雪: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.0毫米,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.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8厘米的降雪过程。走路很吃力,雪已经到达小腿及以上,会给交通及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难(如图5)。
图5 (图片来源:中国天气网)
此外由于很多地方降雪量很大,还引入了大暴雪和特大暴雪两个概念。
大暴雪:24小时内降雪量20.0~30.0毫米的降雪过程。
特大暴雪:24小时内降雪量30.0毫米的降雪过程。
认识暴雪预警信号
暴雪预警信号是为了应对暴风雪带来的危害而发布的预警信号,共分四级(如图6)。当发布预警信号时,要提前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准备工作。
图6
了解有关降雪量的相关知识,相信一定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降雪预报的含义。
[作者已授权首发,如希望转发请与作者本人联系,请勿私自转发]